【產業經濟】中成藥國家集采將啟動 創新思路、保價穩供是關鍵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為深入推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2號)精神,全國中成藥聯合采購辦公室成立,首次集采涉16種藥品,標志著中成藥國家集采即將開始。 |
相關
首批16種中成藥考慮了臨床需求和集采規則?!度珖谐伤幝撁瞬少徆?2022年第1號)》指出,此次聯采辦針對復方斑蝥、復方血栓通、冠心寧、華蟾素等16種中成藥進行集采。首批中成藥涉及內科用藥、骨傷科用藥、眼科用藥、腫瘤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及婦科用藥六個治療領域。其中,心血管藥品有7個產品組,占比最大超五成。
點評
多年來,藥價虛高問題不僅在化學藥、生物藥和耗材行業中存在,在中成藥行業中也不例外。自2018年藥品集采改革以來,尚未有中成藥納入大范圍集中帶量采購。由于無法進行一致性評價及質量、療效無法簡單判定等多種原因,中成藥難納入集采已成眾多業內人士的觀點。同時,按照以往化學藥、耗材與生物制劑的集采規則,進入集采的藥品均為非獨家產品,這樣能保證其具有充分的競爭性,有降價空間。但由于中醫“一源多流”的學術及文化特色,中成藥分類和命名復雜,配方與工藝稍有變化便成為新的品種,因此獨家產品眾多,這也是中成藥集采的另一大現實困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此次16種中成藥臨床使用量大,集采是從臨床實際需求與使用出發。集采作為降低群眾用藥負擔的一個重要手段,已有三年探索,此次中成藥集采將會面臨更大挑戰。業內人士認為,現行用藥評價體系缺乏對中藥科學評價和評估的標準。如何開展集采,不能照搬化藥集采的模式,將會開拓新的集采思路。劉清泉建議,可對適應癥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藥品合并開展集中帶量采購。此外,中成藥價格受原料即中藥材價格影響較大,但中藥材的價格會受自然災害、氣候、種植規模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波動較大。劉清泉表示,當中藥材大幅度漲價,可能會影響到中標的中成藥供應和價格。集采的中成藥,如何保價穩供也是集采工作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附 件:
上一個: